海南商用地产网讯
城 市 数 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前三季度,海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68亿元,同比下降4.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下降2.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增长37.5%,粮油食品类增长16.3%,中西药品类增长11.3%。餐饮收入下降37.7%,降幅比1-8月收窄6.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前三季度,海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7元,同比下降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54元,下降1.2%。
零 售 商 业
供应:
三季度未有新购物中心开业入市,全市优质购物中心存量维持在234.8万㎡。
开关店比:
三季度海口典型购物中心整体开关店比降至0.7,品牌门店呈现剧烈收缩态势,绝大多数商圈开关店比<1,仅海甸商圈和南海商圈保持相对韧性,开关店比分别为1.2和1.3。疫情冲击下,购物中心闭店现象频现,市级商圈和区域级商圈整体开关店比分别下滑至0.63和0.86,300余家品牌关店离场。
从业态上看,各业态品牌收缩明显,季内新增需求短时间内无法跟上退租频率,拓店活跃度整体欠佳。细分来看,零售方面,部分传统中高端服饰受电商分流、品牌老化等因素影响闭店频频,而新能源汽车和潮流服饰则在持续渗透。餐饮方面,中式餐饮、日料类品牌继续加速退出购物中心或放缓拓店步伐。服务配套方面,在疫情反复导致客流量下滑及经营成本高企的重压下,10余家美容美发美甲品牌于季内退场。儿童亲子方面,疫情防控下部分儿童乐园因经营开放时间受限而选择歇业关闭。
另外,季内仅休闲娱乐业态维持扩张态势,休闲饮品赛道继续升温,连锁品牌加速占领市场,季内新增诺丁顿咖啡、诺瓦咖啡等精品咖啡;7分甜、ARTEASG等新式茶饮及爸爸糖吐司、你好巴黎等烘焙品牌。
首店热力图:
三季度,海口优质购物中心共引进10家首店,涵盖海南首店5家,海口首店5家。其中,国贸商圈和解放西商圈分别引进3家首店,数量并列商圈之首。
细分至业态,进驻的首店主要以零售业态为主,共计引进6家首店,涵盖潮流服饰RuirUiruI、时尚潮袜TONXINSOCKS、女装服饰上集,以及智己新能源汽车、东阳光鲜虫草等。其次为餐饮业态和休闲娱乐业态,分别引进2家首店。餐饮业态引入了乐山跷脚牛肉全牛匠·川小馆和港式茶餐厅克茗冰室。休闲娱乐业态则引入重庆地标性风味美食龙记山城汤圆和上海超人气咖啡挪瓦咖啡。
空置率:
三季度,海口零售商业市场继续承压运行,全市优质购物中心空置率上涨2.7个百分点至22.2%。其中,市级商圈空置率上升2.9个百分点至25.6%,区域级商圈空置率则上升2个百分点至12.5%。多轮疫情冲击下,购物中心空置面积短期内难以填补,面对“运营大考”,不仅要求经营者主动调整运营策略来吸引客流、刺激消费,以延续现有品牌生存,更要求经营者迎合疫情常态下消费新趋势,积极调改升级,优化业态配比,提高品牌组合抗风险韧性。
市 场 热 点
01.文化主题活动成为消费新载体:
90后、00后新青年群体作为消费市场的新力军,催生“社交消费”、“兴趣消费”等新消费模式涌现,是商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三季度海口优质购物中心共举办20余场主题活动,其中以融汇“烟火气”的市集活动最受各大购物中心青睐,季内共开展9场创意市集活动,如宋韵古风市集、车尾箱市集、椰子市集以及露营市集等。除此之外,还有FIKA园游会、涂鸦文化交流会、网红夜市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同样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随着主题活动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未来,打造消费与体验结合的创新消费场景或将成为购物中心的聚客利器。
02.疫情加速消费线上化:
今年以来,海口市网络交易额增长明显,其中网络零售额实现快速增长,实物型、服务型网络零售额均成绩斐然。仅今年前五个月,海口市网络交易额全省排名第一,达750.25亿元,同比增长7.41%,在全省网络交易额中占比69.30%。疫情反弹使得线下商业持续承压,迫使商家开始向线上渠道布局,餐饮商家上线外卖平台,零售商家入局直播带货。线上经济跃上新台阶,并逐渐成为疫情期间消费市场的稳定力量,既有效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又进一步助推实体商家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更多营收空间。
报告撰文:王 亭
数据来源:锦诚产城中心调研整理
数据样本:海口万象城、友谊阳光城、日月广场、望海国际广场、万达广场、吾悦广场、远大购物中心等28个优质购物中心。
空置率:根据门店数量统计。
开关店比:根据品牌数量统计,计算公式:品牌门店开关店比=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呈现扩张状态(开店数>关店数) ;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持平(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呈现收缩状态(开店数<关店数)。
来源 | 海南商用地产网综合整理
声明 | 本资讯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转载,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